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研究

被引:12
作者
郑军 [1 ]
闫长辉 [1 ]
张文洪 [2 ]
郑峰 [2 ]
徐卫峰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股份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关键词
气井; 井底积液; 最小携液产量; 产水; 大牛地气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1.01.015
中图分类号
TE377 [气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探讨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可为气井合理产量的制定、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在综合分析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气井积液的地面识别标准,并运用该标准对研究区270井次的积液情况进行判别;在考虑井筒注醇和温度、压力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确定了气液界面张力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公式,研究区270井次的积液情况对公式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该公式对气井积液判断的正确率为93.3%,比用李闽公式判断的正确率提高了24.8%,能较好地判别大牛地气田气井的积液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116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榆林气田山2气藏产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崔迎春 ;
李天太 ;
李天才 ;
洪鸿 ;
郝玉鸿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6) :86-88+91+117
[2]   计算气井最小携液临界流量的新方法 [J].
王毅忠 ;
刘庆文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6) :82-85
[3]   川东南官渡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潜力 [J].
李鹏 ;
康毅力 ;
游利军 ;
雷鸣 ;
疏壮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5) :88-90+94+117
[4]   川西致密气藏水锁损害室内实验研究 [J].
赖南君 ;
叶仲斌 ;
赵文森 ;
杨光 ;
吴优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6) :75-77+86
[5]   一个新的气井连续排液模型 [J].
李闽 ;
孙雷 ;
李士伦 .
天然气工业, 2001, (05) :61-63+6
[6]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储层评价与产能主控因素分析.[D].白涛.成都理工大学.2008, 09
[7]  
裂缝性气藏排水采气优选管柱研究.[D].田波.中国石油大学.2007, 04
[8]  
连续油管技术手册.[M].李宗田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9]  
天然气工程.[M].李士伦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0]  
采气工艺基础.[M].杨继盛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