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经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21
作者
陶芳标 [1 ]
叶青 [1 ]
Soonduck Kim [2 ]
黄锟 [1 ]
孙莹 [1 ]
张承业 [1 ]
周雨生 [1 ]
苏普玉 [1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高丽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情感; 身体部位(类目词); 虐待; 因素分析,统计学; 青少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描述童年期反复发生的重度身体虐待、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行为的报告率,分析青少年及其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3种反复虐待行为的关系。方法5 453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回顾小学阶段经历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的9项重度身体虐待8、项中度身体虐待和7项情感虐待行为,5 141人提供了完整的问卷。以在小学年龄阶段,3种共24项虐待类型中至少1项虐待行为平均1 a发生3次以上,界定为有该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8.0%,从0.2%(把头按在水下)到6.6%(用脚踢);童年期反复中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18.6%,从0.4%(强迫吃难吃的东西)到9.7%(用手或棍棒打臀部);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报告率为14.4%,从0.8%(用恶鬼等恐吓)到11.8%(责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城市上学的农村户籍是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行为的保护因素,女性是反复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保护因素,独生子女是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保护因素;单亲家庭是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危险因素,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或打工是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继母为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行为较为常见,与青少年以及父母的人口统计特征存在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农村儿童责打的频度和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凤尔翠 ;
陶芳标 ;
张洪波 ;
王德斌 ;
杨善发 ;
苏普玉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3, (06) :380-382+385
[2]  
The long-term health outcomes of childhood abuse[J] . Kristen W. Springer,Jennifer Sheridan,Daphne Kuo,Molly Carnes.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 2003 (10)
[3]  
The prevalence of child maltreat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HOBBS C. Child Abuse&Negl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