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东段~下辽河地区中新生代断裂演化与构造期次

被引:7
作者
马寅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燕山东段; 下辽河盆地; 断裂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对燕山东段~下辽河盆地中新生代断裂演化分析,认为中新生代该区共经历了中三叠世末、早侏罗世末、晚侏罗世末、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末5 期挤压作用。每期挤压作用都形成相应的挤压构造形迹,使得早期盆地萎缩或消亡,或对早期盆地进行改造使其反转。此外,该区还曾经历了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和新生代3 个明显的伸展作用阶段,形成中晚侏罗世断陷盆地、白垩纪断陷盆地和新生代裂谷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挤压作用和伸展作用交替出现,挤压构造和伸展构造交互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辽西北票地区南天门断裂的第四纪活动 [J].
马寅生 ;
崔盛芹 ;
吴淦国 ;
吴珍汉 ;
朱大岗 ;
李晓 ;
冯向阳 .
地球学报, 1998, (03) :3-5
[2]   辽西地区构造演化与盆地成因类型研究 [J].
王伟锋 ;
陆诗阔 ;
孙月平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3) :83-91
[3]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J].
邓晋福,刘厚祥,赵海玲,罗照华,郭正府,李玉文 .
现代地质, 1996, (02) :137-148
[4]   黄骅动陷构造应力场演化光弹模拟实验 [J].
张兴 ;
马寅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1) :21-24+102
[5]   阜新盆地的控煤构造 [J].
刘志刚 ;
陈建平 .
地质论评, 1995, (06) :499-502
[6]   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构造研究述评 [J].
朱志澄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3) :1-9
[7]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
[8]   伸展构造问题 [J].
朱志澄 .
中国地质, 1992, (04) :19-21
[9]   阜新盆地地质力学分析 [J].
刘志刚 .
地质论评, 1991, (06) :529-536
[10]   阜新-义县盆地构造演化及应力场光弹性模拟分析 [J].
黄庆华 ;
马寅生 ;
李永贤 ;
王砚庆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1)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