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58
作者
许树辉
机构
[1] 韶关学院旅游系广东韶关
关键词
空心村; 形成机制; 影响; 调控措施; 经济非优区;
D O I
10.16202/j.cnki.tnrs.2004.01.006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农村住宅空心化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受经济、制度、规划、管理及观念等驱动机制的影响形成空心村,空心村现象必定会对农村经济消费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耕地保护、农村公共设施、居住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全面开展村组居民点的规划、实行农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制度、用人均最大建筑面积作为宅基地审批的控制标准、有步骤地运用计算机和GIS技术进行农村住宅空间演变的动态监控与管理等调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J].
薛力 .
城市规划, 2001, (06) :8-13
[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建设的五大任务 [J].
谭术魁 .
国土经济, 2001, (01) :36-37
[3]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初探 [J].
赵之枫 .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01) :42-45
[4]   “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J].
单胜道 .
农村经济, 2000, (03) :24-25
[6]   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 [J].
张昭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04) :144-147
[7]   改造“空心村” 建设新农村 [J].
纪永茂 .
发展研究, 1998, (08)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