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红壤C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2
作者
杜丽君
金涛
阮雷雷
陈涛
胡荣桂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静态箱法; CO2排放;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D O I
10.13227/j.hjkx.2007.07.035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湖北省咸宁地区分布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对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稻-油菜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土壤CO2的排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CO2的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稻-油菜轮作田1129 g/(m2.a),果园828 g/(m2.a),旱地632 g/(m2.a),林地533 g/(m2.a).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异,水田夏季淹水期排放低,而其它3种土壤都是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并与对应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5 cm地温与4种土壤CO2排放通量均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以林地的相关性最大.除水田外,其它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5 cm地温与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方程计算得出,4种利用方式红壤的Q10分别为水田1.51,果园1.88,林地2.08,旱地2.7.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CO2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DOC在降水或淹水的情况下显著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607 / 16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红壤稻田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动态及其生物降解特征
    焦坤
    李忠佩
    [J]. 土壤, 2005, (03) : 272 - 276
  • [2] 长白山四种林分土壤CO2释放通量的研究
    林丽莎
    韩士杰
    王跃思
    谷志静
    [J].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 42 - 45
  • [3] 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CO排放的影响
    娄运生
    李忠佩
    张桃林
    [J]. 生态学报, 2004, (05) : 978 - 983
  • [4] 中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排放规律初探
    周志田
    成升魁
    刘允芬
    李家永
    [J]. 资源科学, 2002, (02) : 83 - 87
  • [5] 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李凌浩
    王其兵
    白永飞
    周广胜
    邢雪荣
    不详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6) : 680 - 686
  • [6]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测定中的样品保存与前处理方法
    张甲珅
    陶澍
    曹军
    [J]. 土壤通报, 2000, (04) : 174 - 176+193
  • [7]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2排放速率研究
    陈四清
    崔骁勇
    周广胜
    李凌浩
    [J]. 植物学报, 1999, (06) : 86 - 91
  • [8]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全球尺度下温度的影响
    刘绍辉
    方精云
    [J]. 生态学报, 1997, (05) : 19 - 26
  • [9] 尖峰岭热带森林土壤C储量和CO2排放量的初步研究
    吴仲民
    曾庆波
    李意德
    周光益
    陈步峰
    杜志鹄
    林明献
    [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5) : 25 - 32
  • [10]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研究
    杨靖春
    倪平
    祖元刚
    祝廷成
    王大珍
    [J]. 生态学报, 1989, (02) : 139 -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