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郭安红
李森
赵秀兰
吕厚荃
钱栓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夏季气候; 低温; 干旱; 风暴灾害; 农业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9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夏收夏播期间天气较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冬小麦收获和夏播顺利;江南、华南晚稻播种-分蘖阶段光、温、水条件总体较为适宜,晚稻长势普遍较好;大部棉区棉花现蕾开花期间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棉花长势较好;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大部时段光温适宜,土壤墒情较好,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利于一季稻、玉米和大豆等其它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是,夏季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生频繁或持续,东北地区中北部出现低温冷害,玉米、大豆和一季稻等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南方强降水和高温天气交替出现,部分地区早稻灌浆期缩短,一季稻穗分化及抽穗开花和晚稻孕穗抽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局部地区因高温干旱和强降水受灾较重;西南地区、江淮、江汉东部阴雨寡照天气较多,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夏末部分地区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出现暴雨大风天气,造成作物倒伏,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总体来看,2009年夏季气候条件较为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部分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对秋收作物产量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32 / 634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