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煤的热降解机理和生烃率

被引:10
作者
杨文宽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关键词
腐殖煤; 腐植煤; 生烃率; 生烃门限; 热降解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腐殖煤的化学结构和热降解机理,目前仍是煤成气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根据我国腐殖煤、镜质组、石墨总共154个样品的煤岩学数据和煤化学数据,提出了褐煤结构式、腐殖煤热降解步骤、腐殖煤生烃率的模型,对腐殖煤元素组成的变化规津、镜质体反射率同原子比的关系、生烃门限、气态产物化学组成和δ13C值的变化趋势、煤成烃气藏和二氧化碳气藏的成因,进行了统一讨论,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松辽盆地南部万金塔二氧化碳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J].
裘松余 ;
钟世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4) :434-439
[2]   褐煤煤化作用的模拟试验 [J].
李丽 ;
王新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2) :121-126+227
[3]   地洼区海相碳酸盐岩的生油气条件以湘中地区上古生界碳酸盐岩为例 [J].
杨文宽 ;
陈正辅 ;
罗养臣 ;
唐飞龙 .
石油学报, 1984, (04) :9-18
[4]   褐煤干酪根煤化作用成气的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J].
杨天宇 ;
王涵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6) :29-36
[5]   我国高含二氧化碳气藏的分布及其成因探讨 [J].
戚厚发 ;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1, (02) :34-42
[6]   中国华北东部晚古生代煤层的煤质差别和显微特征 [J].
赵师庆 .
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1981, (02) :44-56+113-114
[7]  
简明化学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苏)拉比诺维奇(В.А.Рабинович)编, 1983
[8]  
实用有机化学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述文,范如霖编, 1981
[9]  
中国煤田地质学[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杨起,韩德馨主编, 1979
[10]  
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M]. 科学出版社 , 唐有祺 著,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