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造山过程内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被引:49
作者
陈衍景
陈华勇
刘玉琳
郭光军
赖勇
秦善
黄宝玲
张增杰
隋颖慧
李超
李震
李萍
李欣
王海华
朱梅湘
高秀丽
魏倚英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2] 贵阳
[3]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4]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
关键词
碰撞造山作用; 成矿作用; 研究历史; 进展; 前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是发展与完善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矿床学的必须 ,必然日益受到注意 .列举了板块理论兴起以来与该问题有关的主要研究和讨论 ,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历史划分为 2个阶段 ,即 1971~ 1990年间的初级研究阶段 ,1990年以后的高级研究阶段 .初级研究阶段以Guild( 1971)提出碰撞过程不可能发生成矿作用为开始 ,主要是讨论碰撞造山过程中是否有成矿作用发生 ;高级阶段则以提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为标志 ,开始研究碰撞造山成矿动力学、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流体作用、成矿与成岩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具备无比优越的开展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的自然条件 ,已经获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和积累 ,因此呼吁职能部门和学者重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研究 ,并提出了可望在近期取得突破的若干研究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681 / 16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陈衍景
    [J]. 地学前缘, 1998, (S1) : 112 - 121
  • [2] 文登南部陆-陆碰撞与流体成矿
    鲁安怀
    吕古贤
    王文正
    赖勇
    [J]. 地球学报, 1998, (02) : 74 - 81
  • [3] 新疆望峰金矿成矿流体研究及其成因意义
    Chen Yanjing Li Xin Jing Jun Gao Xiuli Chen Huayong Wu Xidan Wu Dehua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Team of Gold Headquarters MMIC Urumqi
    [J]. 地球学报, 1998, (02) : 82 - 90
  • [4] 华北克拉通花岗绿岩地体中中生代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陈衍景
    郭光军
    李欣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 35 - 40
  • [5] 陆内碰撞体制的流体作用模式及与成矿的关系——理论推导和东秦岭金矿床的研究结果
    陈衍景
    [J]. 地学前缘, 1996, (04) : 123 - 130
  • [6] 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及成矿作用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陈衍景,于方,魏绮英,高秀丽,常兆山,宋新宇
    [J].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4) : 318 - 322
  • [7] 中国东部岩石圈根/去根作用与大陆“活化”──东亚型大陆动力学模式研究计划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罗照华,杜杨松
    [J]. 现代地质, 1994, (03) : 349 - 356
  • [8] 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与陆内俯冲作用
    邓晋福
    赵海玲
    赖绍聪
    刘厚祥
    罗照华
    [J]. 地球科学, 1994, (02) : 139 - 147
  • [9] 地质科学基础研究稳定发展的几个关系
    马福臣
    田兴有
    刘长春
    应思淮
    [J].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3) : 97 - 100
  •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等成矿规律研究
    翟裕生
    姚书振
    林新多
    金福全
    周珣若
    万天丰
    周宗桂
    [J]. 矿床地质, 1992, (01) :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