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地面风、压、温场的基本特征

被引:5
作者
汤懋苍,高晓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蒙古国水文气象局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蒙古高原,风场,气压场,温度场,基本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2.5 [高山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蒙古国40个气象站1961—1990年平均压、风、温资料作了分析,其结果表明:①冬季地形“中脊线”东西两侧的气候截然不同。西侧自由大气的暖平流很少触到地面,中小型地形的热力差异明显:气压场上为“多中心”,相应的盛行风场为多种多样;东侧为冷平流,可触及地面,中小型地形的热力差异不明显,气压场为相对少变,山脉影响一般形成不了闭合中心,西北风占绝对优势。不同地形坡向间温度差异较小。②夏季,高空控制气流(行星西风)减弱,“中脊线”以东的各地形性气压中心得以发展,向风面为高压(或脊)、背风面为低压,其中“色得格低压”和“克鲁伦河低压”为统流低压,而“呼伦贝尔低压”和“浑善达克低压”为背风下沉低压,干燥少雨成为沙漠区。夏季河套灌区近地层为一高压,其成因与人工灌溉关系极大。气温可用地理要素较好表达。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绿洲和湖泊的冷岛效应 [J].
苏从先 ;
胡隐樵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7, (10) :756-758
[2]   青藏高原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图的分析方法和初步分析结果 [J].
汤懋苍 ;
安林 .
高原气象, 1985, (02) :139-148
[3]   高原季风的平均气候特征 [J].
汤懋苍 ;
沈志宝 ;
陈有虞 .
地理学报, 1979, (01) :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