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关系理论的冰川泥石流活动性评价方法

被引:11
作者
陈杰
崔鹏
韦方强
邹翔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冰川泥石流; 活动性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选择流域面积、沟床比降、岩性系数、构造系数、冰川坡度、平均坡度、可移方量、最大淤积、冰川面积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等因素作为冰川泥石流沟活动性评价的主要因素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 ,并运用模糊关系理论建立了冰川泥石流活动性的评价方法。以川藏公路西藏境内 30条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冰川泥石流沟为例 ,利用此方法进行了泥石流活动性评价 ,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43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风成沙丘固定程度的定量分析 [J].
韩广 ;
张桂芳 .
生态学报, 2001, (07) :1057-1063
[2]   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沟谷危险度划分中的应用——以北京市北部山区怀柔、密云两县为例 [J].
魏永明 ;
谢又予 ;
伍永秋 .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2) :112-120
[3]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沟判别与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J].
孙广仁 ;
毕海良 .
青海环境, 1997, (02) :72-77
[4]   泥石流危险度的分类评价 [J].
陈冶 ;
郑永胜 ;
王莹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7, (01) :28-32
[5]   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 [J].
刘希林 ;
张松林 ;
唐川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3, (02) :20-25
[6]  
西藏泥石流与环境[M]. -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吕儒仁等主编, 1999
[7]  
模糊理论及其应用[M]. -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普寅, 1998
[8]  
模糊数学基础及应用[M].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肖位枢 编著, 1992
[9]  
甘肃泥石流[M].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