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

被引:14
作者
朱虹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关键词
抗逆力; 保护因子; 干预计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抗逆力的培养对于解决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抗逆力是指个体身处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抗逆力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抗逆力保护因子的分析逐渐过渡到在发展观和生态系统视角下研究保护因子作用机制。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子包括身体健康、智力、计划能力、内部控制源、胜任感、自尊、自我效能感、目标感等,外在保护因子包括支持性家庭环境、动机性和信息性教师支持、成功或快乐经验、良好同伴关系等等。提高青少年抗逆力,需要从系统生态的角度制定全方位的干预计划,包括培养儿童面临逆境时的积极情绪,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联结,开设抗逆力课程,对危险因子较多学生提供个别化辅导,构建关怀学生生存价值的学校文化,以及从社区或政府角度对处境不利儿童或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社工等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心理弹性大学新生的积极消极情绪特征 [J].
应湘 ;
白景瑞 .
心理学探新, 2010, 30 (04) :81-85
[2]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席居哲 ;
桑标 ;
左志宏 .
心理科学, 2008, (04) :995-998+977
[3]   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 [J].
沈之菲 .
思想理论教育, 2008, (01) :71-77
[4]   国外关于复原力的研究综述 [J].
阳毅 ;
欧阳娜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05) :539-541
[5]  
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 李海垒,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 [J].
曾守锤 ;
李其维 .
心理科学, 2003, (06) :1091-1094
[7]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 [J].
席居哲 ;
桑标 .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04) :314-318
[8]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J] . Ann S. Masten,Karin M. Best,Norman Garmezy.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 199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