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勘探方向

被引:9
作者
张家震
徐备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车镇凹陷; 含油气系统; 油源对比; 油气藏; 勘探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车镇凹陷是一个在对基底构造层长期改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拗陷叠合盆地,在车镇凹陷形成"一源多藏"和"一藏多源"的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油源对比结果,将车镇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含油气系统.影响油气藏形成的各因素之间的良好配置有利于油气聚集.3个含油气系统具有不同的地质要素和成藏作用,分布范围也存在明显差别,表现出分层发育和垂向叠置的特征.分析不同区带的勘探资料,指出车西、大王北和郭局子洼陷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埕子口、无棣、庆云凸起可作为后备勘探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6+5 +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车镇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远景 [J].
张家震 ;
毕彩芹 ;
王新峰 ;
巩建强 ;
曹淑敏 .
海洋石油, 2005, (04) :6-10
[2]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池英柳 ;
雷振宇 ;
瞿辉 .
石油学报, 2001, (01) :6-13+8
[3]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J].
何登发 ;
赵文智 ;
雷振宇 ;
瞿辉 ;
池英柳 .
地学前缘, 2000, (03) :23-37
[4]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学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2000, (02) :1-8+6
[5]   断陷盆地中含油气系统的特征 [J].
陈建渝 ;
熊书权 ;
毕研鹏 ;
田波 .
石油学报, 2000, (02) :36-41+3
[6]   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J].
翟光明 ;
王建君 .
石油学报, 2000, (01) :1-9+3
[7]   济阳复式油气区大油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J].
刘兴材 ;
杨申镳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170-178
[8]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1982, (03) :1-12
[9]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等编, 1999
[10]  
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地质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