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关系视域下的环境伦理考察——以中西文化差异为背景

被引:1
作者
王海英
机构
[1]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环境伦理; 主客统一;
D O I
10.16397/j.cnki.1671-1165.2012.03.010
中图分类号
B82-058 [道德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人生问题,具体说是在"天人合一"立场上人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法天象地"为自我安放起点,先民找到了"天人相通"的可能性路径,这就是"天道"的"生生之德"及以此为基础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天人合一"因此获得了仁爱道德的伦理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特质及其蕴含的"主客统一"的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在文化源头上获得了内在的和谐关系。这种智慧虽产生于农业文明,却能为现代社会的环境伦理提供合理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33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哲学大纲.[M].张岱年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中国哲学史通.[M].陈庆坤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3]  
主体性的黄昏.[M].(美)多尔迈(Dallmayr;FredR.)著;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  
先秦儒家哲学新探.[M].邹化政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5]   中西文化优势互补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建设 [J].
王海英 .
云南社会科学, 2011, (04) :25-28
[6]   也谈汉唐宇宙论儒学的评价问题 [J].
冯达文 .
中国哲学史, 2011, (02)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