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使臣与清代中越宗藩秩序

被引:8
作者
陈国保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清代; 越南; 使臣; 朝贡; 邦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以朝贡为载体的清代中越宗藩关系,自清初康熙六年恢复确立至光绪十一年法吞蚀越南,历时200余年而终结。期间,作为朝贡国的越南,虽在形式上对中国清朝恭行事大之礼,而实际却为取得对清关系的主动、平等以及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而推行"内帝外臣"的邦交之道。因此每逢贡期,都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尤其对入清使臣的物色,更是精心挑选。那些肩负着两国邦交使命、深谙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越南使臣,为不辱使命,妥善处理与强大邻国清朝的关系,以为本国政权的巩固和安全提供保护,往往在遵循既存宗藩朝贡体制的前提下,为争取平等的双边话语权而煞费苦心。他们为整个清代中越双边关系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越宗藩关系对越南李朝亚宗藩关系构建的影响 [J].
王继东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3 (04) :37-40
[2]   “华夷秩序”论 [J].
何芳川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6) :30-45
[3]  
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朱云影, 2007
[4]  
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M].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孙宏年著, 2006
[5]  
燕轺笔录 .2 阮思僩. .
[6]  
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 .2 张登桂等纂. .
[7]  
国史遗编 .2[越]潘叔直.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 .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