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地层古埋深的恢复

被引:34
作者
邵新军
刘震
崔文富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石油大学
[3]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采油厂
关键词
盆地模拟,地层,埋藏史,古埋深,孔隙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盆地模拟中,利用“回剥”技术恢复古埋深,关键在于确定地层古孔隙度演化关系式。确定古孔隙度的传统方法(等效深度法)仅适用于无间断匀速沉积的地层,对于埋藏史复杂的地层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同时考虑地层埋藏时间和埋藏深度对孔隙度演化的影响,即采用孔隙度埋藏时间、孔隙度埋藏深度关系式作为计算孔隙度的函数,并利用数值积分法,计算出地层的骨架厚度值,然后利用回剥技术,计算地层古埋深。在进行数值积分时,可以根据研究精度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步长。此方法在东营凹陷的应用表明,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可信度要高于传统的计算方法。图1表1参7(梁大新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辽西凹陷北洼下第三系异常地层压力分析 [J].
刘震 ;
张万选 ;
张厚福 ;
邓祖佑 .
石油学报, 1993, (01) :14-24
[2]   多种信息综合计算剥蚀厚度方法 [J].
尹天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2, (05) :42-47
[3]   江汉盆地地层埋藏史研究 [J].
罗晓容 ;
陈荷立 ;
王家华 ;
王凤琴 .
石油实验地质, 1989, (04) :369-378
[4]   计算沉积层古厚度的逐层恢复法 [J].
袁炳存 ;
钱奕中 .
石油实验地质, 1986, (03) :25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