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古风化壳储集层的分形及灰色系统评价

被引:10
作者
马振芳
于忠平
周树勋
潘令红
夏日元
唐建生
机构
[1] 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风化壳; 储集层; 评价; 分维数; 灰色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表征孔缝储集性的定量参数———分维数,将奥陶系古风化壳马五1—马五4储集层裂缝分为7种组构类型,孔洞分为8种组构类型,计算了各组构类型的分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裂缝组构类型中的网状缝、孔洞组构类型中的溶蚀孔洞的分维数最高,对油气储集最有利。从分维数平面分布特征来看,盆地中部地区裂缝、孔洞分维数均比东部高,在中部和东部之间存在一个南北向的分维数低值区,为区域岩性致密带。把分维数作为储集层评价的主要参数,结合渗透率、白云石和方解石饱和指数等资料,应用灰色系统判别决策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古风化壳气藏的主要产层———马五31储集层进行了分区预测评价,认为陕9—陕117井区、陕100—陕109井区为有利储集层发育区,陕188—陕50井区、大保当地区为较有利储集层发育区。图2表4参4(马振芳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M].郭纯青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
[2]  
分形理论及其应用.[M].董连科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  
分形几何.[M].谢和平等编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4]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邓聚龙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