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被引:38
作者
王祖华
刘红梅
关庆伟
王晓杰
郝俊鹏
凌宁
石聪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城市化; 森林结构;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方程及土壤调查数据计算了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3.098 Tg。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357 Tg和1.741 Tg。碳储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城区大于城郊区(p<0.05);不同林龄从大到小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仅中熟林与过熟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型从大到小排序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且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林碳储量显著大于天然林(p<0.05)。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38.69 Mg/hm2。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16.92 Mg/hm2和21.77Mg/hm2,除了街道林分的碳密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功能区外(p<0.05),不同林型、林龄和起源林分之间的碳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哈尔滨城市森林碳储量的估算 [J].
应天玉 ;
李明泽 ;
范文义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09) :33-35
[2]   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附视频 [J].
周国逸 ;
唐旭利 .
中国城市林业, 2009, (01) :8-11
[3]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J].
李晓曼 ;
康文星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1) :8-13
[4]  
Terrestrial vegetation carbon sinks in China,1981―2000[J]. FANG JingYun, GUO ZhaoDi, PIAO ShiLong & CHEN AnPing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09)
[5]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碳汇动态 [J].
李惠敏 ;
陆帆 ;
唐仕敏 ;
唐礼俊 ;
吴千红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1044-1050
[6]  
Roles of urban vegetation on balance of carbon and oxygen in Guangzhou, China[J]. GUAN Dong-sheng, CHEN Yu-jua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3(02)
[7]   全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 [J].
王效科 ;
白艳莹 ;
欧阳志云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2, (01) :94-103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3-16
[9]  
城市林业土壤质量指标特性分析及质量评价[D]. 单奇华.南京林业大学. 2008
[10]  
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M]. 气象出版社 , 李文华,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