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甘蔗脱毒苗快繁研究

被引:14
作者
刘丽敏 [1 ]
谭裕模 [2 ]
李松 [1 ]
唐红琴 [1 ]
刘红坚 [1 ]
余坤兴 [1 ]
淡明 [1 ]
李翔 [1 ]
戴友铭 [1 ]
机构
[1] 广西甘蔗研究所
[2] 中国农科院甘蔗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甘蔗;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系统(TIBs); 脱毒苗; 组培快繁; 培养基;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9.04.044
中图分类号
S566.1 [甘蔗];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新型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系统(TIBs)在培养基配方、接种数量、蔗糖浓度及品种差异等方面对甘蔗脱毒组培苗快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PP333及6-BA+PP333均能促进组培苗分化,增殖率较高且生长整齐,可进入下一阶段培养;②GA3浓度为1.0mg·L-1伸长培养效果最好,平均苗高9.87cm;③每升培养液接种量为20株时的增殖率最高;④培养基蔗糖浓度以20g·L-1较为适宜。利用该系统对ROC16和ROC22两个甘蔗品种的脱毒苗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ROC16增殖率达40倍,每瓶得苗800株苗左右;ROC22增殖率为30倍,每瓶苗的数量达600株。
引用
收藏
页码:1038 / 10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在大规模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J].
赵望锋 ;
王力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2) :317-320+323
[2]   甘蔗低温灾害减灾技术措施 [J].
杨荣仲 ;
李松 ;
何为中 ;
方锋学 .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02) :160-163
[3]   甘蔗嫩叶鞘外植体褐变相关因子研究 [J].
戴友铭 ;
岑秀芬 ;
韦鹏霄 ;
陈引芝 ;
覃嘉明 ;
苏树权 .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02) :127-131
[4]   广西自育甘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进 [J].
黄家雍 ;
苏树权 ;
王伦旺 .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01) :8-10
[5]   甘蔗螟虫主要优势天敌及其生物防治意义 [J].
潘雪红 ;
黄诚华 ;
辛德育 .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01) :49-52
[6]   固氮菌接种对甘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J].
黄杏 ;
杨丽涛 ;
李杨瑞 .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03) :233-237
[7]   甘蔗高效节本增效技术生产实践与发展思路 [J].
黄勇 ;
黄敏初 .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04) :431-437
[8]   甘蔗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J].
刘丽敏 ;
李松 ;
戴友铭 ;
余坤兴 ;
刘红坚 ;
淡明 .
中国糖料, 2009, (02) :18-20
[9]   Sugarcane shoot formation in an improved temporary immersion system [J].
Lorenzo, JC ;
González, BL ;
Escalona, M ;
Teisson, C ;
Espinosa, P ;
Borroto, C .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998, 54 (03) :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