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12
作者
王红静
黄倩
安寒
欧亚龙
吴泰相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
[2]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系
[3]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所
[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资源与培训中心(成都) 成都
[5] 成都
关键词
中草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1.9 [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9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草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 ,MEDLINE ,EMBASE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从数据库建立至 2 0 0 3年 ) ,纳入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 ,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包括随机方法 ,盲法 ,分配隐藏及失访 )进行评价。用RevMan 4 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 10个包括 112 0例患者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因各研究采用不同的中药或对照 ,故仅能进行单个描述和重新计算各研究的疗效效应量。多数研究显示 ,口服中药对总有效率、提高妊娠率及痛经缓解率的疗效与丹那唑、三苯氧胺等西药相当 ;个别研究显示中药优于西药 ;对异位囊肿体积缩小的效果尚不能肯定 ;仅 1个研究报道了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内异症的复发率低于口服三苯氧胺[RR 0 2 0 ,95 %CI ( 0 0 5 ,0 70 ) ];5篇研究报道了对副作用的观察 ,中药的副作用少于西药。结论 中药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且副作用少于西药 ,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 ,因此其论证强度较弱 ,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论证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02 / 6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异位安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J].
吕卫平 ;
王静远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8) :1930-1931+1933
[2]   痛经灵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J].
王静远 ;
吕卫平 ;
于萍 ;
王薇 .
中成药, 2002, (04) :34-37
[3]   中药灌肠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 [J].
朱剑红 .
山西中医, 2000, (05) :33-33
[4]   祛症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J].
胡淑琴 ;
于萍 ;
李明 ;
管晓燕 .
山东中医杂志, 2000, (08) :458-459
[5]   腹腔镜与中药结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的临床研究 [J].
吴育宁 ;
华苓 ;
金延 ;
张晓辉 ;
石同淑 ;
付洁 ;
滕秀香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3) :183-186
[6]   莪棱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5例临床观察 [J].
司徒仪 ;
梁雪芳 ;
向东方 ;
黄健玲 ;
程兰 .
中医杂志, 1999, (11) :680-681
[7]   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J].
李佶 ;
郑锦 ;
王大增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09) :533-535
[8]   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J].
刘健 ;
李祥云 ;
胡晓梅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03) :145-147
[9]   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J].
王俊玲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01) :10-13
[10]   活血调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J].
蔡辉,顾秋善,周珊英,苏延华,于德勇 .
中医药学报, 1996, (01)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