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17
作者
薛林 [1 ]
张丹 [2 ]
徐亮 [2 ]
金萌萌 [2 ]
彭长俊 [1 ]
徐辰武 [2 ]
机构
[1]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 扬州大学作物遗传生理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粗缩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按UPGMA方法,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引用
收藏
页码:2123 / 2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 [J].
薛林 ;
陆虎华 ;
彭长俊 ;
孙传星 ;
陈小晖 ;
李波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11 (06) :806-810
[2]   江苏省糯玉米籽粒淀粉黏度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附视频 [J].
张丹 ;
刘丽君 ;
薛林 ;
李建 ;
徐辰武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 (02) :36-42+95
[3]   玉米不同种质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和分析 [J].
杨兴飞 ;
温广波 ;
杨轶 .
玉米科学, 2010, (03) :144-146
[4]   玉米不同品种(组合)粗缩病免疫性鉴定 [J].
董奎义 .
中国种业, 2010, (03) :44-44
[5]   玉米种质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研究初报 [J].
王延玲 ;
刘书义 ;
白雪峰 ;
王鹏 ;
李国强 .
中国植保导刊, 2010, 30 (02) :12-13+11
[6]   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鉴定与分析 [J].
谢社香 ;
何代元 ;
陈梅英 ;
冯留锁 .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12) :50-52
[7]   播种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 [J].
杨和文 ;
冯成玉 .
杂粮作物, 2009, 29 (05) :347-348
[8]   东台市2007年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J].
吴晓卫 ;
杨迎春 ;
石磊 ;
荀贤玉 ;
林双喜 .
江西植保, 2008, (03) :110-111
[9]   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毒病鉴定 [J].
贾志森 ;
智建奇 ;
郑联寿 ;
苑森行 ;
马淑文 ;
李鹏 ;
郑义 .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01) :76-79
[10]   南通地区玉米粗缩病突发成因与控防对策 [J].
顾国华 ;
徐莉 ;
葛红 ;
季桦 ;
薛爱芳 .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 (04)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