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绢丝昆虫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彦群 [1 ]
靳向东 [2 ]
秦利 [1 ]
鲁成 [3 ]
向仲怀 [3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3] 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绢丝昆虫; 蚕蛾科; 大蚕蛾科; 12S rRNA基因; 碱基组成; 替换模式; 系统发生关系;
D O I
10.16380/j.kcxb.2008.03.003
中图分类号
Q963 [昆虫遗传学]; Q961 [昆虫演化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7 ; 0710 ; 09 ;
摘要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软件MEGA3.1进行碱基组成、变异位点的统计和分子进化分析,分别用类平均聚类法((UPGMA)、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重建系统发生树。测定的中国柞蚕野生型的12SrRNA基因序列(427bp)与放养型"豫早1号"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对齐后共鉴定80个变异位点,50个简约信息位点。碱基组成分析显示在科属间具有明显差异,AT含量蚕蛾科高于大蚕蛾科;在A和T碱基的使用上,大蚕蛾科偏好使用T,而蚕蛾科则偏好使用A。与动物中常见的以转换为主的碱基替换模式不同,所分析的9种昆虫中除桑蚕属内部为转换与颠换基本一致外,其余物种间均是颠换多于转换。进化分析支持柞蚕属、樗蚕属和桑蚕属的单系。基于UPGMA法的进化树支持琥珀蚕是柞蚕属的较原始类型,而NJ、ME和MP法则支持印度柞蚕是较原始的类型,因此,柞蚕属种间的进化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12SrRNA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研究13种猫科动物的分子系统关系 [J].
郑涛 ;
费荣梅 ;
吴孝兵 .
动物学报, 2005, (04) :630-639
[2]   用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斑腿蝗科二属六种的进化关系 [J].
曾维铭 ;
蒋国芳 ;
张大羽 ;
洪芳 .
昆虫学报, 2004, (02) :248-252
[3]   从12S rRNA基因序列推测鹭科13种鸟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J].
常青 ;
张保卫 ;
金宏 ;
朱立峰 ;
周开亚 .
动物学报, 2003, (02) :205-210
[4]   几种绢丝昆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J].
程道军 ;
鲁成 ;
周泽扬 ;
向仲怀 .
蚕业科学, 2002, (04) :277-282
[5]   从12SrRNA基因序列探讨8种鳄类的系统学关系 [J].
吴孝兵 ;
王义权 ;
周开亚 ;
童宗中 ;
聂继山 ;
王朝林 ;
谢万树 .
动物学报, 2001, (05) :522-527
[6]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J].
廖顺尧 ;
鲁成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0, (05) :508-512
[7]   我国放养柞蚕的起源和传播考略 [J].
章楷 .
蚕业科学, 1982, (02) :112-116
[8]   Molecular phylogeny of silkmoths reveals the origin of domesticated silkmoth, Bombyx mori from Chinese Bombyx mandarina and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Antheraea proylei mitochondrial DNA [J].
Arunkumar, K. P. ;
Metta, Muralidhar ;
Nagaraju, J. .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6, 40 (02) :419-427
[9]   PATTERNS OF NUCLEOTIDE COMPOSITION AT FOURFOLD DEGENERATE SITES OF ANIMAL MITOCHONDRIAL GENOMES [J].
PERNA, NT ;
KOCHER, TD .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95, 41 (03) :353-358
[10]  
Koichiro Tamura,Tadashi Aotsuka.Rapid isolation method of animal mitochondrial DNA by the alkaline lysis procedure[J].Biochemical Genetics,19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