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研究沉积盆地源岩有机质热演化

被引:5
作者
邱楠生
汪集晹
周礼成
张启明
陈贵云
蔡世祥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EPR); 自由基; 有机质成熟度; 古热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 [地球物理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正>1 实验方法和原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沉积盆地有机质,主要基于其自由基的变化.自由基在干酪根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线特征的变化,是我们用电子顺磁共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基础.由干酪根自由基的形成过程可知,自由基的数目(浓度)与受热温度有关,随干酪根在热成熟过程中的不断裂解,失去烷基链,自由基浓度也就不断增加;除此以外,干酪根结构中杂原子(O,N,S等)键随演化过程的断裂也会形成自由基.因而可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基于自由基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烃源岩的成熟度和盆地的热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013 / 10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ESR studies of carbonization and coalification processes,Part I.carbonceous compounds. Mrozowski S. Carbon . 1988
[2]  
Radical concentration of kerogen as a maturation parameter. Bakr M Y,Akiyama M,Sanada Y et al.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88
[3]  
An-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extracted and thermally altered kerogenous materials. Petrakis L,Grandy D W.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