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04.28强飑线过程重力波结构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朱磊磊 [1 ,2 ]
吴增茂 [1 ]
邰庆国 [3 ]
吴炜 [1 ,4 ]
张京英 [3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物理海洋研究所
[2] 天津市气象台
[3] 临沂市气象局
[4]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MM5数值模式; 中尺度数值模拟; 重力波; 小波分析; 飑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卫星、雷达及山东省中尺度自动站网获取的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4月28日主要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飑线(squall line)过程。利用PSU/NCAR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这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叠加在低空暖空气上,形成上冷下暖的大气热力层结,积累了大量的对流有效位能。由于太行山地形影响而产生的下坡风与地面低压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相汇合,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对流并由中尺度辐合线组成飑线。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对变换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太行山的背风波是此次过程的激发机制之一,并且在这次过程中有明显的中尺度重力波结构,其主要波长约为50~100 km,波包传播速度为14~28 m/s,但50 km波相速略大于100 km波。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华南沿海一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蒙伟光
    张艳霞
    戴光丰
    闫敬华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6) : 521 - 530
  • [2] 两次强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对比分析
    姚叶青
    俞小鼎
    郝莹
    李劲
    郑媛媛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5) : 483 - 490
  • [3]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杨晓霞
    李春虎
    杨成芳
    邰庆国
    陈优宽
    周雪松
    [J]. 气象, 2007, (01) : 74 - 80+130
  • [4] 一次华北强对流风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龚佃利
    吴增茂
    傅刚
    [J]. 大气科学, 2005, (03) : 453 - 464
  • [5] 地形对于气流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肖庆农,伍荣生
    [J]. 气象学报, 1995, (01) : 38 - 49
  • [6] 华北飑线系统的结构与演变特征
    蔡则怡
    李鸿洲
    李焕安
    不详
    [J]. 大气科学 , 1988, (02) : 191 - 199+226
  • [7] 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丁一汇
    李鸿洲
    章名立
    李吉顺
    蔡则怡
    [J]. 大气科学, 1982, (01) : 18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