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留德教育述论

被引:3
作者
张亚群
肖娟群
机构
[1]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民国; 留德教育; 文化交流; 历史影响;
D O I
10.16095/j.cnki.cn32-1833/c.2007.05.003
中图分类号
K26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G649.29 [高等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040106 ;
摘要
中国近代留德教育发轫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高潮。留德学人多,成就突出。其成因既受国内人才需求、留学政策的推动,也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学术影响、留德学生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留德教育具有学科专业集中、学历层次较高、留学生组织活跃、留学途径多样等特点。1920-1930年代的留德热潮,对中国社会政治、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留德学人英才辈出,涌现出周恩来、朱德、陈寅恪、季羡林、冯至、陈省身、朱家骅、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等。国内一些大学汇聚不少留德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治学传统,以蔡元培、马君武、顾孟余、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留德学者促进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的留德传统,对于当代中国的留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另一种西学.[M].叶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M].张亚群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中外教育交流史.[M].田正平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中国考试发展史.[M].刘海峰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贺国庆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  
中外教育交流史.[M].卫道治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  
留学与救国.[M].王奇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M].王奇生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9]   南京政府时期的留德教育 [J].
孔繁岭 .
历史档案, 2006, (02) :106-112
[10]   李国豪校长与同济德语 [J].
赵其昌 .
德国研究, 2005, (02)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