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

被引:33
作者
张振国
贾铁飞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上海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圈; 旅游域; 旅游中心地;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5.02.016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心的三个级别的7个旅游圈,其中上海旅游圈为“长三角”地区一级旅游圈,杭州、苏州旅游圈为二级旅游圈,南京、常州、扬州和绍兴为三级旅游圈。进而提出应当建设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上海旅游圈”。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 [J].
尹贻梅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1) :56-60
[2]   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受益——提升上海都市旅游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J].
汪宇明 ;
全伟 ;
胡燕雯 ;
张朋 .
人文地理, 2002, (03) :31-33
[3]   旅游域模型及其结合GIS的应用 [J].
王铮 ;
蒋轶红 ;
王瑛 ;
李山 ;
王莹 ;
翁桂兰 .
旅游学刊, 2002, (02) :57-62
[4]   上海拓展长江三角洲旅游圈研究 [J].
冯学钢 ;
王慧敏 ;
庄志明 ;
孙洁 .
上海经济研究, 2001, (11) :50-55
[5]   沪宁杭地区城市一日交流圈的划分与研究 [J].
王德 ;
刘锴 ;
耿慧志 .
城市规划汇刊, 2001, (05) :38-44+79
[6]   我国西北旅游圈的构建 [J].
刘宁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3) :23-25+127
[7]   关于旅游圈的理论探讨 [J].
阎友兵 ;
李辉恒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06) :135-137
[8]   环渤海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 [J].
陈才 .
人文地理, 1999, (02) :20-23
[9]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 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J].
张慰冰 .
旅游学刊, 1997, (04) :41-44+62
[10]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 [J].
吴必虎 ;
唐俊雅 ;
黄安民 ;
赵荣 ;
邱扶东 ;
方芳 .
地理学报, 1997, (02)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