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江泥石流频发区干热退化山地环境劣变与植被恢复途径

被引:5
作者
张有富
肖蔚
陈明
朱晓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云南省水利厅
关键词
小江; 泥石流频发区; 退化山地; 环境劣变; 植被恢复;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1.s1.019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小江是一条典型的深切割构造型河谷河流 ,流域面积 30 4 3.4 5km2 ,最高海拔 4 344m ,一般山坡坡度 35°~4 5°。年降水量约 88% ,集中在 5~ 10月的雨季降落 ,约 70 %的泥厂流也集中在雨季频繁暴发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八十年代森林覆盖率只有五十年代的 2 9.3% ,水土流失加剧 ,滑坡崩塌棋布 ,八十年代泥石流沟数为五十年代的 2 .82倍 ,生态环境恶化 ,居民贫困。迅速恢复流域植被 ,可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削减形成泥石流的土体和水体补给量 ,减少泥石流灾害 ;防治土地荒漠化 ,促进经济发展。植被恢复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措施。加速恢复植被 ,使小江山青水秀 ,人民安居乐业。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干热河谷气候区荒坡生物治理技术─—以东川蒋家沟大凹子村为例 [J].
张有富 .
山地研究, 1998, (03) :248-251
[2]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M]. - 科学出版社 , 吴积善等主编, 1990
[3]  
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建设与生态平衡学术论文集[M].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建设与生态平衡学术论文集》编委会,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