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

被引:46
作者
吴健生 [1 ,2 ]
乔娜 [1 ]
彭建 [1 ,2 ]
黄秀兰 [1 ]
刘建政 [1 ]
潘雅婧 [2 ]
机构
[1]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露天矿区; 景观生态风险; ESD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评价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并采用ESDA方法定量研究矿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以高风险区域为核心,由高到低呈环形包围特征。其中,高风险主要分布在矿业生产及城市生活区域,以土地破坏、压占及城市建设为主要风险来源;中等风险主要分布于自然、半自然功能区,以城市生活与农业生产为主要风险来源;低风险区域以林地、荒草地等植被覆盖区域为主,但大面积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导致该区域生态基底较差、环境脆弱,加之露天煤矿作业频繁,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堪忧。同时,不同功能区的风险高低排序(人工区>半自然区>自然区)特征符合常规的区域生态风险等级差异规律。此外,基于ESDA分析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其空间自相关性高达0.7521,风险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而对比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景观干扰度是高、低风险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景观脆弱度则是中等风险区域的驱动因子;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对矿区环境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816 / 38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 [J].
潘雅婧 ;
王仰麟 ;
彭建 ;
韩忆楠 .
生态学报, 2012, 32 (20) :6566-6574
[2]   基于土地破坏的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 [J].
常青 ;
邱瑶 ;
谢苗苗 ;
彭建 .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5164-5174
[3]   基于ESDA的长吉图开发先导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化分析——以延吉市为例 [J].
黄焕春 ;
李明玉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 (06) :633-639
[4]   流域景观结构的城市化影响与生态风险评价 [J].
胡和兵 ;
刘红玉 ;
郝敬锋 ;
安静 .
生态学报, 2011, 31 (12) :3432-3440
[5]   基于景观格局的锦州湾沿海经济开发区生态风险分析 [J].
高宾 ;
李小玉 ;
李志刚 ;
陈玮 ;
何兴元 ;
齐善忠 .
生态学报, 2011, 31 (12) :3441-3450
[6]   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J].
贾媛 ;
曹玲娴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04) :177-182
[7]   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南京地区为例 [J].
孙洪波 ;
杨桂山 ;
苏伟忠 ;
朱天明 ;
万荣荣 .
生态学报, 2010, 30 (20) :5616-5625
[8]   左江上游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J].
卢远 ;
苏文静 ;
华璀 ;
汤传勇 .
热带地理, 2010, 30 (05) :496-502
[9]   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J].
宣国富 ;
徐建刚 ;
赵静 .
地理科学, 2010, 30 (01) :22-29
[10]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以呼和浩特市区为例 [J].
曾勇 .
生态学报, 2010, 30 (03) :668-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