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复方抗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32
作者
张红敏 [1 ]
陈世伟 [2 ]
谢春光 [3 ]
谢毅强 [3 ]
邓西方 [3 ]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关键词
参芪复方;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抗2型糖尿病(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SPF级GK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 mL.kg-1.d-1无菌水)、雷米普利(阳性对照,1 mg.kg-1.d-1)、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0.72,2.88 g.kg-1.d-1)组;另设正常对照组(5 mL.kg-1.d-1无菌水)。4组GK大鼠在自由进食高脂饲料同时,腹腔注射(10 mg.kg-1.d-1)L-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早期AS;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同时,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32 d。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采血,冰上取主动脉。酶免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主动脉MCP-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结果: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MCP-1水平、高剂量组主动脉MCP-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主动脉PPARγ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抑制主动脉MCP-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主动脉PPARγ表达可能是参芪复方抗DM性AS的部分作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272 / 12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参芪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 谢毅强,李军茹,张红敏,李彤.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