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46
作者
马耀峰
王冠孝
张佑印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集聚旅游流; 辐射旅游流; 位势; 地域结构; 四川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借用空间场理论的场能、位势、空间场的地域结构等分析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7年2001年和2002年2006年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的集聚场能和辐射场能以及相对位势和绝对位势,分别构建了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空间场的地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时期内四川省入境旅游流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且其集聚效应明显强于辐射效应;多省市典型区域内都有一个高等级场能中心,广东、北京、上海、云南、陕西、江苏五省市是四川省跨区域旅游合作的重点地域,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的旅游通道建设,是四川省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747 / 17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张捷 ;
艾南山 ;
刘波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81-1289
[2]   旅游流在区域内聚:从自组织到组织——区域旅游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J].
薛莹 .
旅游学刊, 2006, (04) :47-54
[3]   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J].
章锦河 ;
张捷 ;
刘泽华 .
地理科学, 2005, (02) :248-256
[4]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李娜 ;
梁琳 ;
刘泽华 .
地理研究, 2005, (02) :293-303
[5]   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 [J].
马耀峰 ;
李永军 .
人文地理, 2001, (06) :44-46+35
[6]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J].
马耀峰 ;
李永军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121-124
[7]   场论理论在经济客体地位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南省城市地位为例 [J].
王新生 ;
姜友华 .
地理科学, 1997, (03) :23-26
[8]   物流场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J].
王志国 .
地理学报, 1990, (01) :90-101
[9]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J].
陈健昌 ;
保继刚 .
地理研究, 1988, (03) :44-51
[10]  
经济空间场理论与应用[M].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冯宗宪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