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洞庭湖湖泊健康评价

被引:8
作者
帅红 [1 ]
李景保 [1 ]
夏北成 [2 ]
刘春平 [3 ]
李玉丹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防灾科技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洞庭湖; 湖泊形态结构; 健康; 突变级数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湖泊形态结构特征与湖泊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是评价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否健康的基础。以历史文献、图件及1986—2010年水沙实测数据等资料为依据,选取洲滩出露频率、水动力条件和几何形态等3类共8个湖泊形态结构特征指标,采用突变级数法对典型年洞庭湖湖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东洞庭湖湖泊健康状况相对较好(隶属度平均值为0.7486),但波动较大(0.6775—0.7965);南洞庭湖次之(0.7311);西洞庭湖最差(0.7269),其健康相对隶属度波动最小(0.7026—0.7487);(2)近20a来,洞庭湖湖泊健康状况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1998年其健康隶属度最低(0.6912),2004年值最高(0.7711),其余典型年的值介于二者之间。这充分说明"4350"工程实施、三峡水库蓄水运行等有效地改善了洞庭湖湖泊形态结构,使其朝健康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588 / 25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PSR-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的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许文杰 ;
曹升乐 .
水文, 2010, 30 (05) :64-68
[2]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及其影响初步分析 [J].
张细兵 ;
卢金友 ;
王敏 ;
黄悦 ;
许全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6) :640-643
[3]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区的水文效应 [J].
李景保 ;
常疆 ;
吕殿青 ;
朱翔 ;
卢承志 ;
周跃云 ;
邓楚雄 .
地理学报, 2009, 64 (11) :1342-1352
[4]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J].
蒋卫国 ;
潘英姿 ;
侯鹏 ;
李雪 ;
季维 ;
郑建蕊 .
地理研究, 2009, 28 (06) :1665-1672
[5]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厦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魏婷 ;
朱晓东 ;
李杨帆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6312-6320
[6]   西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J].
卢志娟 ;
裴洪平 ;
汪勇 .
湖泊科学, 2008, (06) :802-805
[7]   南四湖湖泊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J].
张祖陆 ;
梁春玲 ;
管延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1) :180-184
[8]   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 [J].
彭佩钦 ;
童成立 ;
仇少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5) :685-689
[9]   湖泊生态系统弹性系数理论及其应用 [J].
龙邹霞 ;
余兴光 .
生态学杂志, 2007, (07) :1119-1124
[10]   武汉市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卢媛媛 ;
邬红娟 ;
吕晋 ;
张绍浩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9) :66-6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