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

被引:21
作者
李贤伟
张健
陈文德
范冰
董慧霞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黑麦草; 细根; 草根; 生物量; 退耕还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6 []; S792.117 [毛白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别为0.240 6,0.325 0和0.241 0 t/hm2;而直径1~2 mm细根在整个年生长过程中,其上、中和下层生物量分别为0.150 0,0.125 0和0.027 0 t/hm2,说明直径0~1 mm细根对根系生物量积累的贡献高于1~2 mm。黑麦草草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0~20 cm层生物量高达0.986 0 t/hm2,20 cm以下层生物量仅有0.117 0 t/hm2,呈现典型的“T”型分布规律。三倍体毛白杨直径0~1和1~2 mm细根、细根总生物量和黑麦草草根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均呈单峰型特征。树根和草根0~20 cm层生长在时间动态规律上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但0~20 cm层草根生物量占上层总生物量的68.68%,高于细根生物量;20 cm以下层则细根生物量占下层总生物量的87.68%,高于草根生物量。因此,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空间生物量积累的种间利用关系表现互利优势,适宜性强,在四川盆地西缘退耕还林工程中是较为适宜的推广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影响
    韩建国
    韩永伟
    孙铁军
    王小山
    [J]. 草业学报, 2004, (04) : 21 - 28
  • [2]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适宜区域界定与优化布局模式研究
    孟林
    尹林克
    白根本
    孙霞
    张国芳
    [J]. 草业学报, 2003, (06) : 36 - 41
  • [3] 沙地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动态
    翟明普
    蒋三乃
    贾黎明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 39 - 44
  • [4] 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鹏
    赵忠
    李占斌
    王乃江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 (02) : 26 - 32
  • [5] 杨树细根及草根的生产力与周转的研究
    李培芝
    范世华
    王力华
    许思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 829 - 832
  • [6] 植物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
    宇万太
    于永强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 927 - 932
  • [7] 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
    张小全
    吴可红
    [J]. 林业科学, 2001, (03) : 126 - 138
  • [8] 国外针叶树种根系生态学研究综述
    赵垦田
    [J]. 世界林业研究, 2000, (05) : 7 - 12
  • [9] 果农复合系统根系分布格局与生长动态研究
    樊巍
    卢琦
    高喜荣
    [J]. 生态学报, 1999, (06) : 860 - 863
  • [10] 空青山次生栎林细根周转
    陈金林
    许新健
    姜志林
    张武兆
    张井义
    贾永正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1) : 7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