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垦耕地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6
作者
安祥生 [1 ]
徐勇 [2 ]
汤青 [2 ]
机构
[1] 太原师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适垦耕地; 空间分异;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图,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2000年耕地分布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叠加,提取2000年分县耕地地形分异数据,计算2006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以适垦耕地指数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为指标,分析我国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的地形分异特点是随着地形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耕地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且坡度较小的地域。2)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海拔较低、地形平缓的平原、盆地和河谷适垦耕地指数一般在50%以上,而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普遍低于30%。3)我国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0.2 hm2以上的高类和较高类大都分布在北方地区,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0.067 hm2以下的低类和较低类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及东南沿海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7+1 +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启示 [J].
于伯华 .
资源科学, 2007, (05) :182-189
[2]   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在退耕还林决策中的应用 [J].
王筱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8) :113-116
[3]   东北黑土漫岗区长坡面坡耕地侵蚀产沙沿程变化(英文) [J].
崔明 ;
蔡强国 ;
朱阿兴 ;
范昊明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7, (03) :375-383
[4]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足和改进措施[J]. 王彬,雷平,李娜.广东土地科学. 2007(02)
[5]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足和改进措施[J]. 王彬,雷平,李娜.广东土地科学. 2007 (02)
[6]   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模式及其启示 [J].
董振亚 .
国土资源导刊, 2007, (02) :63-66
[7]   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与实践回顾 [J].
高国雄 ;
张国良 ;
刘美鲜 ;
李文忠 ;
刘国强 ;
胡文忠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2) :203-208
[8]   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J].
李月臣 ;
刘春霞 .
地理科学, 2007, (01) :45-52
[9]   中国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地形控制作用 [J].
闫慧敏 ;
刘纪远 ;
曹明奎 .
地理学报, 2007, (02) :171-180
[10]  
De-farm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J]. XU Yong , TANG Qing, MA Dingguo, and GUO Tengyu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