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怀断褶带的地质发展史兼论华夏系方向构造问题

被引:7
作者
水涛
机构
[1] 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关键词
断褶带; 晚古生代; 构造体系; 构造系统; 大地构造;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新华夏系; 新华夏构造体系; 断陷盆地; 地堑盆地;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发展史; 地质; 兼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郴怀断褶带位处湘南、粤北,自茶陵、永兴、郴县、宜章而向阳山、怀集,直至封开左近,计500公里以上,宽在40—50公里之数。成北北东、南南西向,横斜穿行于南岭山系。此构造带为由一系列发育于晚古生界至早中生界线状过渡型褶皱及平行轴向之冲断裂带组成。此带在构造发展史上经历了自后加里东期以来的长期发育历史,曾经出现了两组相近方向——北东及北北东向压(剪)性构造体系,并又一起断切了更早时期于下古生代基底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4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地质力学概论.[M].李四光著;.科学出版社.1973,
[2]  
中国地质学.[M].李四光原撰;张文佑编译;.正风出版社.1952,
[3]   关于“震旦运动”及华夏式新华夏式构造线三个名词 [J].
李四光 .
地质论评, 1947, (05) :48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