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观

被引:6
作者
郭树勇
花勇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际政治; 国际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际社会是世界性交往关系的总和,它既建立在契约基础上,又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规定。历史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定了国际社会的属性和内容,决定了国际社会的行为体和结构,也预示着国际社会必然超越自身走向共产主义世界社会。研究国际社会时,要清除对规范价值中立的预先假设,从历史性、实践性、文化性相结合的角度来阐释这个日益变化着的国际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从“世界交往”概念看马克思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方法 [J].
郭树勇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1) :26-27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M].李爱华; 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
[5]  
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M].(德) 库诺;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  
从国际主义到新国际主义.[M].郭树勇; 著.时事出版社.2006,
[7]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8]  
无政府社会.[M].(英)赫德利·布尔(HedleyBull)著;张小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9]  
市民社会的帝国.[M].(英)贾斯廷·罗森伯格(JustinRosenberg)著;洪邮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0]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