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WF、TM、EPCR的影响及丹参酮ⅡA的干预作用

被引:8
作者
胡小勤 [1 ]
陈利国 [2 ]
曾学文 [1 ]
机构
[1] 广西中医学院
[2] 暨南大学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瘀证;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酶联免疫; 丹参酮Ⅱ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WF、TM、EPCR的影响及丹参酮ⅡA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CRL-1730按照不同的作用血清,分为血瘀组、非血瘀组、健康组及对照组,作用时间为24 h;药物的作用分组分为血瘀组及丹参酮ⅡA40、20、10、5μg/mL组,药物组为血瘀证患者血清和药物同时加入细胞内培养,作用时间为24 h,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的vWF、TM、EPCR。结果:血瘀组、非血瘀组、健康组分泌的vWF、TM、EPCR与对照组比较,分泌量较大;血瘀组、非血瘀组分泌的vWF、TM、EPCR与健康组比较,分泌量较大,其中,血瘀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丹参酮ⅡA的某些浓度可以减少血瘀组细胞分泌的vWF、TM、EPCR,其分泌量与血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可以促进CRL-1730分泌vWF、TM、EPCR,丹参酮ⅡA的某些浓度可以减少血瘀证患者血清作用后细胞分泌的vWF、TM、EPCR。
引用
收藏
页码:1322 / 13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脑梗死患者血浆vWF、PLG、D-D含量变化与临床意义 [J].
郑美琴 ;
林燕 ;
李宝清 ;
余玲玲 .
现代实用医学, 2006, (09) :618-620
[2]   急性脑梗塞患者AECA、TM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樊有龙 ;
徐建民 ;
王外梅 ;
李华 .
实用临床医学, 2005, (03) :12-14
[3]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的技术进展及应用 [J].
李文敏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4) :65-69
[4]   不同应激损伤所致血管内皮细胞中vWF的变化 [J].
洪欣 ;
李凤芝 ;
尹昭云 ;
颜培华 ;
何一心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0, (04) :23-26
[5]   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 [J].
尚改萍 ;
文志斌 ;
李俊成 ;
熊石龙 ;
何晓凡 ;
贺石林 .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0, (01) :1-3
[6]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血浆TM/PC/PS的动态变化附视频 [J].
谭文锋 ;
杨宗城 ;
黎鳌 .
中华创伤杂志, 1999, (S1)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