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反思与重构中国的全球化模式

被引:11
作者
何亚东
机构
[1]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加工贸易; 双顺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依靠劳动力等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充分融入全球化。这种独特的全球化模式,尽管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但也造成"引进来"与"走出去"失衡、国际收支"双顺差"等问题,中国在短期内还难以成为大量输出资本的国家。为了回归均衡,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应逐步摆脱对FDI的过度依赖,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2]  
直面两种失衡.[M].郭树清;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传统与现代之间.[M].刘世锦等;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全球化时代的日本经济.[M].[日]原正行著;朴松爱;何为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  
加工贸易.[M].隆国强等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6]  
模块时代.[M].[日]青木昌彦;[日]安藤晴彦编著;周国荣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7]  
国家竞争优势.[M].(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
[8]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M].周其仁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9]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法)布罗代尔(Braudel;Fernand)著;顾良译;.三联书店.1993,
[10]  
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M].郭树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