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其消减途径探析——一个政治文化的分析视角

被引:5
作者
陈华森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政治文化; 政治参与; 公民; 法治; 制度化;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0.06.019
中图分类号
D602 [政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臣民性和依附性、专制性和人治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正由臣民政治文化向公民政治文化、由依附政治文化向参与政治文化转型。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没有顺应这一变化,其治理理念中尚存的专制性和人治性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消减群体性事件必须实现政府治理理念向民主服务型和法治型转变,加强民众参与机制供给的数量和可操作性并使其制度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理念研究 [J].
向怀林 ;
彭熙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6 (03) :146-149
[2]   从群体性事件看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J].
赵颖 .
东南学术, 2008, (04) :127-131
[3]  
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 - 华夏出版社 , (美)阿尔蒙德(Almond, 1989
[4]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 华夏出版社[美]塞缪尔·亨廷顿, 198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6]  
政治学[M]. - 商务印书馆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1965
[7]  
手持宪法维权的喜与忧 .2 孙正龙.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4-04/07/content140501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