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61
作者
杜伊 [1 ,2 ]
金云峰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2]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公共开放空间; 社区生活圈; 空间绩效; 上海2035;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此次研究基于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的目标,选择社区生活圈视角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绩效。首先依据上海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社区生活圈中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要求,讨论了生活圈概念,分析了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价值与标准,并设定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构建绩效评价的工作框架,借助Arc GIS平台,对各项指标做出具体分析,并得到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的5点结论,旨在从规划角度为未来公共开放空间优化提供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 [J].
杜伊 ;
金云峰 .
住宅科技, 2017, 37 (02) :8-14
[2]   社区生活圈的界定与测度:以北京清河地区为例 [J].
孙道胜 ;
柴彦威 ;
张艳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6, (09) :1-9
[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园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配置 上海实例研究 [J].
骆天庆 ;
傅玮芸 .
风景园林, 2016, (04) :96-101
[4]   生活圈构建视角下特大城市社区动态规划探索 [J].
吴秋晴 .
上海城市规划, 2015, (04) :13-19
[5]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柴彦威 ;
张雪 ;
孙道胜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3) :61-69
[6]   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述评 [J].
肖作鹏 ;
柴彦威 ;
张艳 .
规划师, 2014, 30 (10) :89-95
[7]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J].
孙德芳 ;
沈山 ;
武廷海 .
规划师, 2012, 28 (08) :68-72
[8]   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 [J].
刘常富 ;
李小马 ;
韩东 .
生态学报, 2010, 30 (19) :5381-5390
[9]   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 [J].
李小马 ;
刘常富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554-1562
[10]   基于“日常生活圈”的我国城市地域系统的重建 [J].
袁家冬 ;
孙振杰 ;
张娜 ;
赵哲 .
地理科学, 2005, (01)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