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和1996年春季北京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与研究

被引:41
作者
游来光
杨绍忠
王祥国
皮家雄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毕格型混合云室; 冰核浓度; 大气污染; 沙暴; 冰晶浓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毕格型混合云室于1995和1996年春季在北京西郊观测了4种温度条件下的大气冰核浓度。分析了冰核浓度逐日变化特点,与1963年的观测(方法相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30a来,冰核浓度平均约增加了15倍。根据严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见度与冰核浓度的相关分析,推测人类活动作为冰核源的权重,冰核浓度增加。分析发现大气中高活性冰核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明显小于低活性冰核。结合冰核活性与粒子尺度的相关,分析推测了大气冰核浓度随高度递减的特点,推测高活性冰核随高度递减更快。分析中参考了世界各地的观测结果,并对不同观测方法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其中一些地区差异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冰晶浓度与云中气溶胶粒子浓度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高冰晶浓度常对应有较窄的粒子谱和较小的浓度峰值直径。利用飞机观测的云中雪粒子浓度与冰粒子浓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正相关;初步分析表明,大气冰核浓度除对冰云微结构和云中降水过程有重要影响外;还可能对云的辐射特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大气气候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用滤膜法观测大气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 [J].
杨绍忠,马培民,游来光 .
气象学报, 1995, (01) :91-100
[2]   1990年春季两次沙尘暴特征分析 [J].
杨东贞,王超,温玉璞,于晓岚,徐晓斌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01) :18-26
[3]   新疆冬季降雪微结构及其增长过程的初步研究 [J].
游来光 ;
王守荣 ;
王鼎丰 ;
迟玉明 .
气象学报, 1989, (01) :73-81
[4]   春季吉林地区层状冷云中冰晶的形成与雪晶增长特点 [J].
游来光 ;
熊光莹 ;
高明忍 ;
陆煜钧 ;
孙可富 ;
任德福 .
气象学报, 1965, (04) :423-433
[5]   我国北部地区大气冰核观测的分析研究 [J].
赵剑平 ;
张滵 ;
王玉玺 ;
陈在华 ;
赖德津 .
气象学报, 1965, (04) :416-422
[6]   白城地区春季的大气冰核 [J].
汪学林 ;
张万钧 ;
熊尚清 .
气象学报, 1965, (03) :273-279
[7]   北京地区1963年春季冰核浓度变化特点的观测分析 [J].
游来光 ;
石安英 .
气象学报, 1964, (04) :54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