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作和间作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67
作者
高阳 [1 ,2 ]
段爱旺 [1 ,2 ]
刘祖贵 [1 ,2 ]
申孝军 [1 ]
刘战东 [1 ]
陈金平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2] 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消光系数; 辐射利用率;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两个生长季(2006~2007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13和23两种间作模式及单作种植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截获与利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玉米、单作大豆、13间作和23间作的消光系数分别为0.45、0.60、0.53和0.52。播后第79d前,间作和单作玉米的干物质量间差异不显著;此后,13间作玉米的干物质量极显著高于单作玉米,13和23间作模式之间玉米干物质量的差异显著;观测期内,大豆干物质量单作和间作间差异显著。玉米/大豆13间作群体的辐射利用率(3.51g·MJ-1)和23间作群体的辐射利用率(3.49g·MJ-1)约为单作大豆辐射利用率(1.24g·MJ-1)的2.8倍,但略低于单作玉米(3.56g·MJ-1)。虽然单作玉米和大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的籽粒产量,但间作群体的总产量分别比单作玉米和大豆的产量高约6.0%和320%;间作种植收入比单作玉米高56%~60%,比单作大豆高70%~74%。本研究表明,间作种植能够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来增加作物产量,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模式下光合有效辐射特性研究 [J].
高阳 ;
段爱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4) :115-118
[2]   水肥交互作用对间作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 [J].
刘秀珍 ;
张阅军 ;
杜慧玲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3) :80-82
[3]   低丘红壤南酸枣-花生复合系统物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Ⅱ.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光能分析 [J].
高国治 ;
王明珠 ;
张斌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2) :97-99
[4]  
A model of radiation interception and use by a maize–bean intercrop canopy[J] . M Tsubo,S Walker.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 2002 (3)
[5]   Comparisons of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of mono-/inter-cropp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row orientations [J].
Tsubo, M ;
Walker, S ;
Mukhala, E .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1, 71 (01) :17-29
[6]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yield advantage in asorghum-groundnut intercrop exposed to drought.I. Dry-matter production, yield and lightinterception .2 Harris D,Natarajan M,Willey R W. Field Crops Research . 1987
[7]  
Cereal-legume intercropping systems .2 Ofori F,Stern WR. Advances in Agronomy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