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古近系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砂岩脉特征

被引:18
作者
袁静 [1 ]
陈鑫 [1 ]
张善文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古近系; 砂岩脉; 成因机制; 油气聚集; 古沉积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钻井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油气井测试等手段,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砂岩脉的类型、成因的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砂岩脉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根据其形态特征与赋存条件,可分为喉道状砂岩脉、脉络状砂岩脉、飘带状砂岩脉和裂缝充注型砂岩脉4种主要类型。震动流体化作用是形成喉道状砂岩脉的主要成因机制,脉络状砂岩脉和飘带状砂岩脉与震动液化挤压作用有关,裂缝充注型砂岩脉则主要形成于震动拉张裂缝充填作用。对砂岩脉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以及推断古沉积背景和古地震的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36 / 340+344 +3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不同地质时期地震液化脉构造对比 [J].
田洪水 ;
袁静 ;
张慎河 ;
魏焕卫 ;
张邦花 .
沉积学报, 2006, (04) :496-501
[2]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至今仍然是油气成藏的活跃期 [J].
龚再升 .
石油学报, 2005, (06) :1-6
[3]   中国震积作用和震积岩研究进展 [J].
袁静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44-149
[4]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J].
杨剑萍 ;
王辉 ;
陈世悦 ;
袁静 ;
鄢继华 ;
赵卫卫 .
沉积学报, 2004, (02) :281-287
[5]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袁静 .
沉积学报, 2004, (01) :41-46
[6]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陈世悦 ;
袁文芳 ;
鄢继华 .
地质科学, 2003, (03) :377-384+426
[7]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J].
乔秀夫 ;
彭阳 ;
高林志 .
地质通报, 2002, (02) :102-104
[8]   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11-918
[9]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 [J].
乔秀夫 ;
宋天锐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高劢 ;
宋彪 ;
张巧大 .
地质学报, 1994, (01) :16-34+101
[10]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terpreted as seismites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of the Prebetic Zone, SE Spain,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as indicator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s during the Late Miocene[J] . Sedimentary Geology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