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潜水补给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程立平 [1 ,2 ]
刘文兆 [2 ]
李志 [2 ]
韩晓阳 [3 ]
机构
[1] 平顶山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水分; 潜水; 稳定同位素; 黄土塬区;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04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通过长武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剖面土壤水分的长期定位监测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使用,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潜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存在着活塞流和优先流两种机制,由活塞流补给的地下水量,以休闲地居高,低产农田次之,最后是高产农田;2随着该区域农田生产力大幅提升以及大面积农田转换为果园,地下水活塞流补给量逐年减少,加之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年均降幅达0.3 m;3同位素证据表明,目前长武塬区地下水补给以优先流形式为主。为了实现黄土塬区潜水资源的有效补给与可持续利用,需要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保持适度生产力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670 / 6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土地利用类型对黄土塬区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以长武塬区为例 [J].
王锐 ;
刘文兆 ;
李丽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11) :127-132
[2]  
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J]. 高朝侠,徐学选,宇苗子,张少妮,赵传普.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3]  
黄土塬区几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特征[J]. 程立平,刘文兆.应用生态学报. 2012(03)
[4]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董磊华 ;
熊立华 ;
于坤霞 ;
李帅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 (02) :278-285
[5]   黄土塬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J].
程立平 ;
刘文兆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9) :203-207
[6]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长武塬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特征 [J].
张盼 ;
刘文兆 .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3) :22-27
[7]   黄土塬区10m深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J].
王锐 ;
刘文兆 ;
李志 .
土壤学报, 2008, (03) :550-554
[8]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李志 ;
刘文兆 ;
杨勤科 ;
梁伟 ;
李双江 ;
甘卓亭 ;
王锐 ;
王兵 .
山地学报 , 2006, (01) :27-32
[9]   旱作高产田产量波动性和土壤干燥化 [J].
李玉山 .
土壤学报, 2001, (03) :353-356
[10]   中国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J].
刘进达 ;
赵迎昌 ;
刘恩凯 ;
王东升 .
勘察科学技术, 1997, (03)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