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改善高血压房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被引:11
作者
黄明方 [1 ]
刘经南 [2 ]
盖晓波 [1 ]
薛昭卿 [3 ]
侯建萍 [1 ]
陈娟 [3 ]
郑卫星 [1 ]
机构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内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卫生队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缬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2007.02.018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R541.7 [心律失常];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160mg/d)32例和氨氯地平组(5~10mg/d)32例,分别接受12周的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匹配的高血压窦性心律者20例作为对照组,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且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房颤患者之间上述3项指标无明显差别;降压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相同降压程度条件下,和氨氯地平组相比,缬沙坦组降低vWF、hsCRP水平和升高NO水平更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改善内皮功能及降低炎症因子;在同等降压条件下,缬沙坦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强于氨氯地平。这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不同危险度的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J].
陈明 ;
胡申江 ;
张健 ;
张新满 ;
周永列 .
高血压杂志, 2006, (04) :257-260
[2]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 [J].
许春萱 ;
张建成 ;
邓玉莲 ;
白玉茹 ;
胡锡衷 ;
黄明方 ;
林立芳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01)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