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实证研究

被引:6
作者
俞旸 [1 ,2 ,3 ]
沙景华 [1 ,2 ]
周进生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
[2]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3]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关键词
矿业经济区; 可持续发展力; 文化产业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 安徽;
D O 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40505.002
中图分类号
F426.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增加了文化产业评价指标,构建涵盖5类子系统17项评价指标的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1年安徽省矿业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并给出发展建议。安徽省6个矿业经济区按可持续发展力由强到弱排名依次是:马鞍山钢铁矿业经济区、铜陵-繁昌有色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淮北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霍邱铁矿业经济区、庐江矿业经济区。矿业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系统性发展,不同子系统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使得矿业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增强。安徽省6个矿业经济区之间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D].项泾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07
[2]  
矿业经济区划分与规划研究.[D].刘若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08
[3]   矿业经济区耕地抛荒成因调查与对策分析 [J].
刘向敏 ;
岳永兵 .
中国矿业, 2013, 22 (09) :45-48+106
[5]   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J].
李厚民 ;
王登红 ;
李立兴 ;
陈靖 ;
杨秀清 ;
刘明军 .
中国地质, 2012, 39 (03) :559-580
[6]   我国矿业经济区划分方案初探 [J].
王凯 ;
周进生 ;
郭艳芳 .
中国矿业, 2011, (01) :14-18
[7]   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力聚类分析 [J].
苏顺华 ;
余敬 ;
柯小玲 .
中国矿业, 2010, 19 (03) :7-9
[8]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程度分析 [J].
曹志国 ;
赵怡晴 ;
袁锋 ;
李翠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3) :56-61
[9]   建设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区的可行性研究 [J].
李国华 ;
曹宪双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 (05) :12-14+46
[10]   对山东矿业经济区划定量方法探讨 [J].
曹代勇 ;
彭方思 ;
王婷京 ;
李理 .
中国矿业, 2008, (05) :1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