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场底土污染物浓度实测值和理论解的比较

被引:6
作者
谢焰 [1 ,2 ]
谢海建 [2 ]
陈云敏 [2 ]
楼章华 [2 ]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2]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填埋场; 底土; 现场取样; 污染物运移; 理论模拟; 高水头;
D O I
10.13577/j.jnd.2009.0510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为了研究现场条件下污染物在粘性土中的运移机理,对运行13年的苏州七子山填埋场进行了钻孔取样。通过对土样进行分层切片、加去离子水混合并结合室内小型离心机分离,得到了填埋场底土中C l-,Na+及COD的孔隙水浓度。将室内试验测试值和一维扩散理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浓度剖面与扩散曲线差别较大,可见水力梯度引起的对流和机械弥散作用比分子扩散作用来得重要。将实测值与一维对流弥散解析解的计算值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数据较为发散,但可以采用一维对流弥散理论进行大致的拟合,从而可得到运移参数的取值范围。进一步的理论预测表明,当填埋场运行30年之后,C l-的影响深度可达到10 m以上。为了防止和延缓渗滤液污染物的进一步运移,填埋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渗滤液的扩散。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煤矸石淋溶液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多组分运移规律——试验研究 [J].
肖利萍 ;
梁冰 ;
金显廷 .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03) :90-95
[2]   考虑土体固结变形的污染物运移模型 [J].
张志红 ;
李涛 ;
赵成刚 ;
于岩 ;
唐保荣 .
岩土力学, 2008, (06) :1435-1439
[3]   层状土中污染物的一维扩散解析解 [J].
陈云敏 ;
谢海建 ;
柯瀚 ;
唐晓武 .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04) :521-524
[4]   有明粘土作为垃圾填埋场隔离层的环境岩土工程评价(英文) [J].
杜延军 ;
刘松玉 ;
林重德 .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10) :1215-1221
[5]   污染质在多孔粘土屏障内扩散的实验研究 [J].
黄蔚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162-166
[6]   非平衡—非线性吸附情况下填埋场污染物运移分析 [J].
栾茂田 ;
张金利 ;
杨庆 .
岩土力学, 2004, (12) :1855-1861
[7]   污染物离子在粘土介质中扩散系数的测定 [J].
席永慧 ;
任杰 ;
胡中雄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595-599
[8]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若干建议 [J].
廖雄华 ;
凌贤长 ;
王蕾笑 ;
单兴波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3) :123-126
[9]  
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洪涛, 2008
[10]  
城市垃圾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刘长礼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