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26
作者
:
单培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单培彦
李大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李大年
机构
:
[1]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邮政编码
[3]
邮政编码
来源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1993年
/ 01期
关键词
:
白质损害;
容积;
血管性痴呆;
腔隙梗塞;
脑血流量;
脑梗塞;
脑梗;
白质疏松;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血管性痴呆(VAD)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患之一。约20~4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碍。既往认为,痴呆的发生为脑动脉硬化的结果。Hachinski(1974)经病理研究指出,多发性的双侧半球缺血卒中是导致认识障碍的直接原因,提出“多梗塞性痴呆”(MID)的诊断,并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疾病实体。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除MID外,还存在与血管因素有关,而以其它不同形式表现的痴呆者。轻微的卒中,损害了脑重要部位或单一的大片梗塞及皮质下白质的变化,均可导致痴呆而并非决定于脑多梗塞的存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Gorelick PB,et al. Stroke . 1992
[2]
O’Brien MD,et al. Arch Neurol . 1988
[3]
Ueda K,et al. Stroke . 1992
←
1
→
共 3 条
[1]
Gorelick PB,et al. Stroke . 1992
[2]
O’Brien MD,et al. Arch Neurol . 1988
[3]
Ueda K,et al. Stroke . 199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