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次生种源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被引:25
作者
顾万春
王全元
张英脱
周之和
刘德安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河北省漳河林场
[3] 河南省原阳林场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磴口实验局
关键词
刺槐; 次生种源; 遗传差异; G×E互作;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1990.01.01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9个次生种源在原阳、磁县、磴口造林试验的8年结果。首次证实刺槐次生种源(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通过观察值xijh线性可加模型分解,比较了次生种源主效(αi)、地点主效(βj)和交互作用效应[(αβ)ij]剖析G×E互作,评定生产力,并用互作效应方差值(XPB2)及其相对变异(CVPB)评价种源适应性。被选择的优良次生种源,可在中原、华北、河套等地立地条件相同的地区进行推广,材积的相对增益分别达13.0%、11.7%和18.5%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选种研究 [J].
顾万春 ;
刘德安 ;
田玉林 .
林业科学, 1987, (04) :415-424
[2]  
农业试验统计[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莫惠栋 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