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感光型杂交晚籼的感光性及其选育途径

被引:10
作者
李丁民
梁世荣
覃惜阴
禤绮琳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稻研究所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稻研究所 南宁
[3] 南宁
关键词
感光型杂交晚籼; 感光性; 遗传行为; 选育途径; 华南;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2.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前生产应用的华南感光型杂交晚籼感光性强,短日出穗日数促进率在30.1%以上;以早季不能正常出穗为限,测定其F2分离出的感光株和不感光株比例近于9:7(X2C20.05,1),符合两对主基因互补作用控调感光性的分离规律;用具有东南亚秋稻或春稻迟熟种、华南晚籼、野生稻血缘的品种(品系)为亲本一方杂交,育成含一对感光基因而不表现感光的恢复系和不育系,然后再配组筛选强化组合,是当前选育华南感光型杂交晚籼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野败型杂交水稻生育期杂种优势的初步分析 [J].
潘熙淦 .
遗传, 1981, (01) :25-27
[2]   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J].
梁光商 .
中国农业科学, 1961, (08) :9-14
[3]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袁隆平等著, 1988
[4]  
中国稻作学[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编, 1986
[5]  
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M]. 科学出版社 ,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 编著,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