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断层与缝洞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11
作者
陆正元
罗平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成都
关键词
储层; 断层; 裂缝; 溶洞;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典型的缝洞型储层 ,断层带钻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较多的研究认为断裂带是有利的裂缝发育带并沿裂缝形成溶洞。研究发现地表剖面溶洞充填物被断层切割错动 ,溶洞次生方解石充填物中可见沥青质包裹体和沥青团块 ,沥青物质为原油裂解成天然气后残留 ,而石油裂解成气的时间远早于构造断层形成期。钻井地质资料统计表明 ,放空的井次在断点附近并没有明显优势 ,放空井段通常靠近侵蚀面顶部 ,而断层带以裂缝发育为主。因此 ,下二叠统储层中溶洞并非断层裂缝形成后的产物 ,溶洞发育时间在构造褶皱、断层形成之前 ,而构造褶皱、断层发育后并未发生较大规模的岩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高自然伽马溶洞储层 [J].
陆正元 .
石油学报, 1999, (05) :24-26
[2]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气藏储层模式的再认识 [J].
陆正元 ;
陈立官 ;
王洪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13-16+31
[3]   川南地区古岩溶与阳新统天然气局部富集关系的探讨附视频 [J].
陈立官 ;
王洪辉 ;
陆正元 ;
刘文碧 ;
姜鸿 ;
颜朝荣 ;
张富成 ;
张隆华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99-106
[4]   川西南地区二叠系阳新统有效裂缝分布规律与布井方法探讨 [J].
刘仲宣 ;
夏绍文 .
天然气工业, 1991, (03) :1-7+6
[5]   裂缝圈闭及其勘探方法 [J].
戴弹申 ;
欧振洲 .
天然气工业, 1990, (04) :1-6+6
[6]   四川盆地阳新统天然气的成因 [J].
黄籍中 ;
张子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2, (01) :12-25
[7]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四川油气区 .2 张继铭.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