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张亚洁
杨建昌
杜斌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旱种; P素; 吸收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种植方式对磷(P)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降低,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的产量则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旱种使稻株的含P率和P素累积量下降,但生育后期含P率下降速度变慢,并且使P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下降,茎鞘中的分配比例陆稻显著增加,水稻覆膜旱种显著增加,裸地旱种显著减少。旱种可增加P素物质生产效率,P素籽粒生产效率因覆膜与否而异。与武香粳99-8相比,中旱3号生育后期稻株含P率低且下降慢,P素累积量少,P素在叶片和穗部的分配比例较高,P素物质生产效率、P素籽粒生产效率和P素收获指数均增加,P素分配比例和P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变化幅度小。稻株的P素累积量与不定根数、根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1=0.8227**,r2=0.7928**,r3=0.7344**)。表明旱种对P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因旱种方式和品种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旱种能增加P素的物质生产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种植方式对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张亚洁 ;
陈海继 ;
刁广华 ;
林强森 ;
杨建昌 .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3) :205-211
[2]   水分对旱稻土壤及植株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J].
赵全志 ;
高桐梅 ;
殷春渊 ;
宁慧峰 ;
吕强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2) :61-65
[3]   种植方式对水稻和陆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张亚洁 ;
林强森 ;
孙斌 ;
刁广华 ;
杨建昌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6) :539-544
[4]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磷效应及水分生产率 [J].
李亚龙 ;
崔远来 ;
吕国安 ;
梁志宸 ;
李远华 ;
冯跃华 .
节水灌溉, 2005, (06) :1-4+7
[5]   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 [J].
何园球 ;
李成亮 ;
王兴祥 ;
熊又升 ;
沈其荣 .
土壤学报, 2005, (04) :628-634
[6]   旱作与覆盖方式对水稻吸收利用氮的影响 [J].
艾应伟 ;
刘学军 ;
张福锁 ;
毛达如 ;
曾祥忠 ;
吕世华 ;
潘家荣 .
土壤学报, 2004, (01) :152-155
[7]   覆盖旱作水稻群体发育特征分析 [J].
盛海君 ;
沈其荣 ;
封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59-62
[8]   红壤丘岗区林草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状况 [J].
陈家宙 ;
何圆球 ;
吕国安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2) :122-125+140
[9]   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J].
刘铭 ;
吴良欢 .
浙江农业学报, 2003, (01) :10-14
[10]   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移动的影响 [J].
谷秋荣 ;
杨占平 ;
王秋杰 ;
李瑞萍 ;
龚瑞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04) :30-33